皖南山區的婚嫁非常講究。劉賢臣的婚事早已定妥,兩邊換庚帖、男方下聘禮、女家送嫁奩都已做過了,就等著迎娶新娘了。六月初八這天一早,劉家派出四個男丁,一頂花轎,兩個後代雙全的婦人和一班子吹鼓手,由媒人帶領,吹吹打打地去十幾裡外的仙源接新娘去了。遵循本地民風,新郎隻需在家等待就行,不必親往迎娶。

雅間安插的素淨清雅,牆上掛著一幅書法,葉首誌細心看去,隻見上麵寫得是皖江菜品:菜花甲魚菊花蟹,鰣魚來在刀魚後,春筍蠶豆荷花藕,鵝鴨肥時在金秋。世人看了都說有些意義,問是誰的手筆,汪施才笑而不答。劉賢臣湊上去看了落款,笑著說:不是彆人,恰是汪先生的高文呢。大師七嘴八舌地恭維了一番。

葉首誌一行順著水陽江北上,來到了宣城鼇峰路的茶棧。早晨,茶棧伴計燒了一大鍋的肉菜飯,劉賢臣拿出三瓶老春酒接待大夥,說是梅雨季候喝點酒,能祛濕暖體,無益安康。世人感覺邇來宣城冇有兵戈,今晚也冇事,就隨便喝了起來。喝著喝著,話就多了。劉賢臣說:抗戰幾年,隻要人少槍少的新四軍主動反擊過,在皖西、皖北、蘇南打了很多仗。百姓黨設備好,人又多,卻向來都是被動戍守,並且還守不好,宣城這處所就丟了三次,真不曉得他們養那麼多軍隊乾啥用。汪施才說:百姓黨軍也有真抗日的,像川軍145師在廣德就跟鬼子冒死,師長饒國華寧死不退。張扶海說:題目出在統兵的人身上。三戰區既防日寇,又防新四軍,一心二用,恐怕現在防共甚於防日。葉首誌也參與了出去:有冇有這類能夠,他抗日冇有軍功,卻想在**上搞出點花樣來呢?這句話說得大師增加了很多心機。

一天半的風景,劉賢臣回到了三門鄉。劉賢臣領著葉首誌先是回家看望了父母,接著就去拜訪了叔父劉景之,白叟見侄兒服從返來結婚,表情大好,新婚穀旦已經選好,後天是舊曆六月初八。劉景之要他婚後在家多待些日子,好好陪陪父母。劉賢臣點頭應允。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