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按錯甚麼了嗎?”聽著這些和“超天然線索”冇有任何聯絡的唧唧歪歪,部長抬開端,望向助理。
“將這個數據,和各大宗教的神學學者,以及軍事部分的研討成果婚配,成果非常驚人。”
學者身後的螢幕,顯現出這兩個龐大的紅色數字:
“這是平常對話的摹擬結果。”
說到這兒,輿情指導部賣力人俄然本身停下來了。
說到這兒,學者手臂曲折:“如許的竄改,根基是一條起伏幅度非常低的波浪線。”
“甚麼線索?”部長驀地站起,不顧身前被掀得亂七八糟的檔案,立即抓住了辦公桌劈麵事情職員的衣領。
“不消理睬輿情部的傻瓜,然後呢?”又一名視頻集會參與者迫不及待地發問。
“唔……”某位比較靈敏的視頻集會參與者發言了:“早禱的口音很整齊,淺顯對話的差彆比較大。”
學者按了幾個鍵,音箱中立即傳出二十幾人同時用中古天下說話說出的連續串單詞和短句。
“通過和各位說話學範疇的先生們會商……”發言的學者向研討室內的其他幾十位學者點頭請安:“以及其他國度同業們交換,目前的結論是,平常用語15%-78%的竄改率,完整合適之前阿克福德領及周邊地區,受地理隔斷和社會環境身分影響,在200-500年擺佈逐步構成了處所說話的判定。”
部長聯入視頻集會的時候,站在中間的學者正在發言:“地理隔斷:高山、大河、池沼、戈壁……以及社會環境:戰役、瘟疫、風俗等,是兩大類最輕易產生新說話的身分……地球天下史中,如許的例子比比皆是,比方阿爾卑斯山脈……”
“……環球超越一千人利用的說話目前有兩萬多種,超越三萬人利用的說話有三千多種,說話的生長是一個極其龐大的過程……”
“而宗教用語卻僅僅隻要5%-9%,以及17%-25%……”說到這兒,發言學者臉上儘是本身都不敢信賴的神情:“5%-9%!這申明甚麼?這個數聽申明:從300年前開端,全部阿克福德領,全部菲什加德堂區,乃至彆的一片領主的覆蓋地區,宗教職員利用的竟然是同一種說話!口音完完整全不異的說話,並在很長很長,超越一百年的時候內,幾近冇有任何竄改!”
“跟著念……不可嗎?這就是超天然線索?”輿情導向部部長聽出,大眾告急事件部的賣力人已經很不耐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