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虎臣見翁夫子的神態皺眉而不悅,深思到是不是翁夫子不肯將他的作品在商家擺設出售,有失其體統?故而言道,這是韓懿軒買古舊紙中,夾帶來您的墨寶,隻擺設不出售。

範岐周講完這段“漏貨”的舊事時說:“我們掌櫃的用這事兒教誨我們:‘說話要算數,明知虧損,說話也不能來回拉抽屜。不然,今先人家冇法跟我們做買賣;說話要慎重,想好了再說。’謹言慎行,言而有信是我平生的信條,受益匪淺!”

光緒二十年前後,韓懿軒寫幅中堂,仿翁同龢字體謄寫劉禹錫《陋室銘》拿給榮寶齋經理莊虎臣看。莊虎臣誤以為是韓懿軒買古舊廢紙中夾帶出來的翁夫子墨寶,收下掉隊行了裝裱。

孫秋驅內心想,乾隆時的好墨也值二百來塊錢,吳公度明墨,他纔要六十塊錢,太便宜了。嘴裡說:“我們賣古玩的冇有一口價咬死的,您再說個價,少多少錢不賣?”趙佩齋一皺眉頭,感到要價少了,又不能反口,就一口咬定六十塊,少了不賣。孫秋駔買下轉手賣出三百六十元錢,賺了三百元錢。當時三百元錢能買一百五十袋“洋白麪”(每袋22公斤),式古齋的一年“嚼穀”出來了。

寫的,並當場潑墨又寫一幅。莊虎臣非常驚奇,連說我目不識人,讚美他的手筆高超。

莊虎臣聽翁夫子這麼一講,將這幅中堂取下不再擺設,去找韓懿軒,問他這幅中堂是從那裡淘換的。韓懿軒說是他本身

“九一八事情”時,趙佩齋七八十歲了,他的門徒蕭書農、李茂亭、李惠民、陳中孚、張雲岩、範岐周都分開大觀齋,有的開古玩鋪,有的夾包做古玩買賣去了.剩下二師兄何驥良獨當一麵,支撐著大觀齋的門麵。但是,何驥良染上吸毒癖好,賣貨錢不交櫃。外邊傳出,大觀齋虧蝕了,都讓何驥良抽白麪抽出來了!

店主文索的後代人找趙佩齋說:“大觀齋這家買賣歸您算了,白給您也行。可彆再讓我們往裡搭錢,賠錢找店主,我們可冇錢賠了。”

古書畫中有臨摹之作,臨摹之作品有的難於辨彆,仿的比真的還好,隻是臨摹者非名流也,而往昔特彆講究“名流書畫”,今亦如此也。君不見一些碑文題字、匾額謄寫均請名譽高、權勢大的人,而其書法如何?則有目共睹矣!但能留傳下來,人所共賞者,乃真正的書法藝術,非名聲權勢所能及也。唐太宗李世民酷好書法,崇拜王羲之,學王羲之的筆法,後自成一家。但書法之聖乃王羲之,天子李世民之書法的藝術代價不低,但終不如王羲之高也。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