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貨行,對一部分從業職員來講是發財致富的行業,對另一部分人則是勞累辛苦的行業。
榮興齋經理梁幼鱗有特種技藝,長於製作假漢玉,他作的假漢玉能夠亂真,熟行人也難於鑒辨;翡翠大王鐵寶亭不開玉器作坊,但他長年養著兩名玉工妙手。
明清期間,繡花荷包很講究,繁華之人將它係在袍褂以外,做為金飾。荷包巷繡貨市上,另有繡花枕頭頂、繡花衣裙,以及繡花香袋兒、眼鏡套、表囊、扇套、褡褳等等。這些繡花小瑣細,古玩行人統稱之為“活計”。繡花荷包和香袋兒,在康、雍、乾期間是在年青人中間“時髦”的東西。
當代輕視壓迫婦女,封建禮教中有“三從四德”。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功則要婦女會做針線活兒,比方繡花、縫做衣裳、織布紡紗等。
光緒年代的廊房頭條、二條、三條和珠寶市一帶,開設金店、金珠店、金飾樓、玉器鋪較多,很多鋪家前麵設店前麵是作坊,大的金店、金飾樓也賣珠寶,舊期間統稱這些行業為紅貨行,它們是同業分歧業,故而有金銀金飾業,又有珠寶玉器業。
清朝乾隆年間,前門外珠寶闤闠中開設金飾樓,也叫紅貨店。光緒末年開誠和樓金飾店。據他說,製作金銀金飾講究鑲嵌,金飾上鑲的寶石、鑽石比金銀活兒值錢。
道光、鹹豐年間崇尚紅色,鑲有紅寶石、紅珊瑚的金飾脫銷又值錢。純金或包金金飾鑲紅色的寶石,金飾呈紅色,便俗稱黃金和珠寶為紅貨。
作金飾、揣摩玉器都是又苦又累的手工活兒。舊期間的玉器作坊、金飾桌子,學徒、工匠每天要乾十二個小時以上的活兒。做金飾要拉風箱化金化銀,掄大錘敲打金銀,用鋼銼銼金銀。還要鏨花、吹焊,鑲嵌、亮光等等,作成一件金飾要經百錘千銼,實為不易。
有錢人家買金飾看重金飾上鑲嵌的珠寶,到珠寶市來,既是來買金飾,也是來買珠寶。以是這條不長的小街叫珠寶市。
玉器行的買賣人離不開技術人,以是在老玉器工匠、老珠寶玉器商中,長年傳說著元朝有位邱長春教人治玉的故事:在金、元期間有位羽士,道號長春,姓邱名處機。他遊曆於新疆、
都城裡住有浩繁的大師閨秀,她們有的會繡花,也要買來繡花活計做模樣;不會繡花的,相親時家長常常是到荷包巷去遴選繡花荷包,充當女兒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