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年,已即位為蘇格蘭國王的布魯斯在班諾克本之戰大敗英軍,獲得決定性勝利,蘇格蘭實際上確保了本身的獨立職位;而腓力四世則在同年歸天。布魯斯在而後十多年內並未對盟友表示出太大的興趣,直到他的季子大衛於1324年出世,併成為他的擔當人。布魯斯為了確保大衛即位後能獲得充足的支撐和幫忙,因而派出使者前去法國尋求再續前約。1326年,新的法國國王查理四世麵對著重新與英格蘭開戰的能夠,與蘇格蘭簽訂科貝爾條約,承諾在戰役與戰役中向蘇格蘭供應幫忙與建議,蘇格蘭則承諾如果英格蘭與法國開戰,將派軍隊打擊英格蘭火線。
1328年,查理四世歸天並無男性擔當人,法國王權轉到了瓦盧瓦王朝。1329年,布魯斯一世歸天,蘇格蘭王位由五歲的大衛二世擔當。英格蘭新國王愛德華三世支撐約翰・巴裡奧的兒子愛德華・巴裡奧爭奪蘇格蘭統治權,後者與英軍打擊蘇格蘭,第二次蘇格蘭獨立戰役開端。法國新君腓力六世一開端回絕遵循條約援助蘇格蘭,製止其與一樣有法國王位擔當能夠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的衝突進級。直到1334年,蘇格蘭局勢萬分危急時,他才同意讓10歲的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到法國出亡。
1453年,百年戰役結束,老聯盟不再是兩邊存亡攸關的聯絡。英、法、蘇三國乾係也開端產生奧妙的竄改。路易十一在位期間,蘇格蘭多次得悉其在與英格蘭的談判中表示出對於蘇格蘭的冷視,蘇格蘭權貴對於法國的感情第一次產生擺盪。三國的乾係不再是清楚的法蘇聯盟對抗英格蘭。
1371年,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的第一代君主羅伯特二世即位,再度尋求與法國的合作,兩邊簽訂了文西內條約。1377年,軍事成績顯赫的愛德華三世歸天,法蘇兩方都開端策劃新的行動。1380年,查理六世擔當法國王位,並於1383年以四萬金法郎、一千套盔甲、一千名流兵的前提,使得羅伯特同意重新向英格蘭開戰。
1292年,約翰・巴裡奧擔當蘇格蘭王位,稱約翰一世。但是他脆弱無能,蘇格蘭主權遭到野心勃勃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的嚴峻威脅,約翰幾近承認本身是愛德華的屬臣,招致蘇格蘭海內的激烈不滿。蘇格蘭貴族隨即指派了一個十二人的議事會,根基架空了約翰的權力,同時向外尋求盟友,以求保護國度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