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行軍獎懲,匆促易以處罰。
那是一個久在疆場的老寺人,定川砦敗得那麼慘,他還保住了部下的軍隊不失。更不要說蔡挺與王巨建議的大順城之戰中他的超卓表示。
趙頊在等韓琦動靜,樞密院上書十四條。
精選間諜,候賊動息。
“大膽,他是我們陸公,”陸詵身邊親衛喝道。
“陛下,牢記,眼下還是要以和為貴,戒令邊軍不得惹事生非。綏州城防穩定,諸防備堡砦修建,民氣安寧,起碼要到來歲春暖花開之時。這時候才氣真正說綏州為我朝所得。”
聖旨剛下達冇有多久,陸詵的快腳遞到了都城,到了西府。
“等將鄉親們安葬好了,我護送你們去慶州,再從慶州去鄭白渠,那裡興建水利,獲得大量荒田,又離長安近,你們耕作冶劍兩不誤,比這裡更好。”
就是韓琦,現在也要說破了嘴巴。
李三狗一聲令下,諸多蕃兵湧上來,不消轟,陸詵逃竄了。
“大宋有這麼貪恐怕死,不明是非的狗官嗎,將他轟走。”
韓琦到了長安,當即下了一份號令,各路將領,冇有主帥(指四知州)號令,不得無節製領兵入西界。
這纔是文彥博的真合企圖,關健現在禁止來不及了,那隻好替陸詵粉飾,將這個冤案定成鐵案。
不過韓絳對這件事比較清楚,就算不顧王巨感受吧,也用不著顧王巨感受,但題目是這件事能不能粉飾得住?
“以和為貴哪……”趙頊憐惜地說。
“某豈能不知,然陸詵已經集結軍隊,即便詔旨他慎重行事,恐怕現在也收回雄師了。”
特彆是這一條,與王巨說得很相像,綏州離銀州很近,就這麼耗著,宋朝能耗得起,西夏卻耗不起!
“我想這此中必有隱情,文公請慎重行事。興宗,你當即稟報陛下。”
鑒訂康定用兵失利,以做鑒戒。
歸正韓琦不憂反喜,立上一奏。朝廷該當服從薛向與賈逵的定見,賊若如此,當留綏州。
另一個白叟問道:“那這裡的祖墳如何辦?”
“陸詵是先帝提撥起來的忠臣,豈能殺忠良,助敵國?”文彥博道。
如果陸詵不這麼做,還不會有前麵的牴觸。
但綏州如何措置,他冇有提。
彷彿也不錯吧,趙頊當即恩準,以此頒佈聖旨,告訴邊疆官員重將。
不過與王巨想得差未幾,一下子獲得若大的綏州,見好就收吧。
他不是與王巨過不去,而是想保住陸詵。現在不管說甚麼,陸詵估計帶著雄師打也打了,這一千蕃騎多數也殺得差未幾了,莫非究查陸詵任務?那豈不恰好讓主戰派歡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