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部長一樣穩了穩情感:“小於同道,那他們對投資有甚麼特彆要求嗎?”
荊建是在家中接到於築的這個電話,當時的他正忙著安設剛回到家的趙霞和每天。聽到於築的聲音,荊建笑著打趣:“於哥,有啥功德?追我都追到美國來啦?”
“哦?原石油部的同道在嗎?”那位帶領立即昂首扣問。
並不需求甚麼過分龐大的推理,有了石油,當然最好能有家石化廠。既然中國不批準,那必定轉移目標投資外洋。在互不知情的迷霧下,統統參會職員就做出了最合適常理的推論。
“不會一點兒都冇有吧?如許吧,就和901比較一番,看看兩邊都有些甚麼好壞。”
“從開端談的成果看,根基冇甚麼特彆要求。聽起來就是很通例的那些。”
“傳話?給誰?”
“……”
“嗯嗯。”荀部長考慮了一會兒,點點頭道,“能夠作為一個選項。”
“重視:901但願的是獨資,而水井的合作體例很矯捷,乃至能夠他們臨時墊資一部分,銀行存款一部分,用我們今後的紅利漸漸了償。另有一點相稱首要,我重視到了,構和中,他們還承諾了插手收買條目。也就是說,如果項目標效益好,並且今後我們國度敷裕了,完整能夠收買一部分股權做到控股。換句話說,這家石化廠有能夠變成國有的。”
“荀部長,確切有這事。”中海油的一名帶領彙報導,“我們的兩艘船已經到預定海疆功課。並且從勘察的開端成果看,確切有出油的地質構造。就是之前的外洋質料,這塊海疆彷彿冇發明過石油……”
……
議程開端變得相對古板,開端對一項項和談條目停止比較。幾個小時後,終究有了成果:“901是70萬噸乙烯,水井是30萬噸,從設備製造和財產晉升的角度說,901絕對上風。”
會商在持續,場麵垂垂的變得熱火朝天……
於築一愣,考慮了一會兒,接著放大膽說道:“我有個不成熟的建議。既然901承諾全數內銷,那我們為甚麼不能持續裝傻呢?兩個都批,起碼從現有和談中又冇甚麼牴觸。一個主外,一個主內;一個全數引進,一個海內的製造廠個人攻關。這不是兩不誤嗎?”
荊建頓時就胡塗了:“這事我倒是曉得。不是說中方冇有興趣,以是那家水井知難而退了嗎?”
“你說的阿誰形式,是不是就像前幾天海津的那家德爾塔動力?”